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关键作用。
伴随着科学教育成果的一路“高光”,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科技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成都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科学教师共享计划”,遴选一批科学家、航天员、科技工作者等进入成都市共享教师库,推动构建“学校提需求、专家做服务”运行机制。在成都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汇聚100余名来自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院士、科学家担任成都市共享科学家,陆续走进5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了2024年“科学家百人千场暨成都市共享教师服务活动”。
中小学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启蒙期,抓住这一育人的时间窗口势在必行。该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从4月初开始,覆盖全市23个区(市)县中小学校和7所直属(直管)学校,惠及成都市上万名中小学子,充分激发了中小学生对科学教育的浓厚兴趣,点燃了成都青少年“科创梦”。
哪些大咖参与授课?具体又讲了什么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川大学吴朝玲
氢能,人类终极能源?
四川大学教授吴朝玲连续开展了4场以氢能为主题的共享课堂。成都市第二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银杏校区、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校的2200余名同学现场聆听了宣讲,与科学家面对面互动。
吴朝玲从氢能发展谈起,到氢能的特点、安全性、高效储运以及氢能的运用场景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讲解。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到氢能,领会了发展氢能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还对如何利用氢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成都理工大学郦文忠
“聚变发动机”ABC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的核聚变,是如何体现的?”成都理工大学教授郦文忠在成都七中、天府中学、四川省简阳中学、金堂中学校四所学校开展了以核聚变为主题共享课堂现场教学,超2000名同学参与活动。
现场,郦文忠从科幻作品《流浪地球》中的行星发动机开篇,紧扣“核聚变”这一主题,联系同学们在基础物理、化学中已有的知识储备逐步深入阐述,引经据典、图文并茂,用渊博的学识,精深的见解,向在场同学讲解了核能原理与技术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创新与机遇。
除了传授理论知识,郦教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当前聚变能开发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理论实际应用中尚未解决完善的技术问题,“青年人才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与主力军,同学们更需明确肩上担负的责任,坚持学习,不懈奋斗!”
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
转基因生物安全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陈学伟则连续开启了6场以转基因为主题的共享课堂。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成都石室中学、青白江城厢中学、崇州市蜀城中学、新津区第一小学、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3000余名同学与科学家进行了现场交流。
陈学伟就转基因技术的技术特点、研究价值、应用现状、安全性以及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讲解。同时,他还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角度切入,通过形象具体的案例,展示转基因技术在农业、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并指出转基因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科技创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
他提到,“在转基因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以确保技术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陈孝元
AI算力与超导电力
关于大家热议的AI,四川师范大学副研究员陈孝元开展了5场AI算力超导电力主题的共享课堂。成都市第五十二中学、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四川省成都华西中学、棠湖中学成都芯谷校区、彭州中学九峰书院5所学校超2500余名同学在科学家的带领下,近距离接触了实验演示。
现场,陈孝元向同学们介绍了目前超导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讲解了超导体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能源、交通和通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通过一个个详实的案例,让同学们了解了科学家们如何通过艰苦劳动进行创新研究推动了科技进步。
最后,陈孝元进行了低温超导演示和液氮实验的演示,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实验。
西华大学彭必友
3D打印:未来制造的魔法之门
同样也是大家所关注的3D打印,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彭必友为西北中学实验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华阳中学的1500余名同学们带来了《3D打印:未来制造的魔法之门》科普讲座。
彭必友从身边的3D打印技术入手,带领同学们开启了3D打印之旅,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讲解带领同学们了解3D打印方法及打印成果,还与同学们探究了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与3D打印的密切关系。
“虽然目前3D打印技术飞速发展,但也遇到了材料限制、尺寸限制、精度和速度限制等等难题。”彭必友专门提到,这些难题需要青年一代去努力,去克服,勉励同学们认真学习,钻研科学,树牢科技报国信念,努力成长为祖国有用之才。
成都理工大学罗大伟
神秘的大自然之仿生学
神奇的大自然有哪些魅力?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罗大伟开展了2场以仿生学为主题的共享课堂。天府实验中学、成都石笋街学校的900余名同学聆听宣讲,与科学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罗大伟以同学们所熟悉的大自然的生物、科学知识为切入点,用生动、平实的语言,为同学们展示了一系列人类向大自然学习的实例,借此告诉同学们:科技、生活都离不开仿生学,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他希望同学们时刻对身边的世界保有好奇、保持探索;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争取在将来能够报效祖国,勇担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使命。
四川农业大学卢威
神奇的智慧园艺
智慧农业有哪些重要性?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卢威开展的3场共享课堂,则与智慧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邑县北街小学、成都市实验小学、崇州七一实验学校的1000余名同学聆听了这次宣讲,也与科学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卢威通过丰富的实例,结合清晰的图表和详实的数据,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展现了对智慧园艺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同时阐释了植物工厂的概念、原理和运用,及其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一次特别的实践
科学家共享带来的科学教育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还要用好社会大课堂,同时建立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库等。
值得关注的是,科学家的教师共享也正是成都市教育局对于《意见》的创新思考和深度落实。
据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满足成都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积极联系和整合在蓉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协会的科学家、科普科幻工作者,组建共享教师库(科学教育类),聚合包括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核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科学人才260人。
下一步,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还将发布共享科学家求贤计划,面向全社会吸引更多有意向、有时间、有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真正建好科学教育“蓄水池”。
一次创新的探索
真正用好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
除了广泛吸纳高科技人才外,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正在加快建设教师共享信息平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未来可以通过该平台检索、邀请符合学校需要的共享科学家教师,并担任学校的科学副校长,开展“共享科学家驻校科普”,参与成德眉资科学教师培训等活动,构建起“学校提需求、专家进校园”的共享科学教师效益发挥机制,确保年度组织专题活动达到1000次。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教师共享中心还将继续开展系列活动,例如,大力开展“院士进校园”“成都市共享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加大对青少年科学家精神的塑造与培养;组织“共享科幻作家面对面暨科幻作品巡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和想象力等等。
同时还将积极整合“成都市科普基地”“科学美空间”等城市科学教育资源,共享活动预约信息,鼓励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游学研学等社会实践。链接科技企业,推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开展“科技创新燃梦行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创新创造的兴趣和热情,确保擦亮“科创天府”品牌,用好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